当前位置:新闻详情

【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2022-01-06 07:18:55

全院各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豫教高〔2019〕71号),决定开展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下简称“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教学基础地位,结合教育“十四五”规划、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规划和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坚持发展导向和问题导向并重,引导高校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聚焦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重大命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研结合、实践检验、整体推进,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管理质量,培育一批标志性优秀教学成果,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范围

2021年“省级教改项目”包括本科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校思政课、高校就业创业指导4个大类。

三、立项和申报限额

2021年“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总额1000项。其中,本科高等教育类立项总数为600项左右,含省级重大项目25项,省级重点项目145项,省级一般项目430项;高等职业教育类立项总数为300项左右,含省级重大项目15项,省级重点项目75项,省级一般项目210项;高校思政课类和就业创业指导类项目各50项,其中重点项目分别不超过10项。

各高校省级教改项目申报限额如下:本科高等教育类申报指标参照《2021年河南省高校省级教改项目申报限额(本科高等教育类)》(附件2);高等职业教育类请参照《2021年河南省高校省级教改项目申报限额(高等职业教育类)》(附件3);高校思政课类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类均按照本科院校限2项,高职院校限1项的名额申报。

四、申报要求

(一)选题要求。项目选题原则上应在《202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指南》(附件1,以下简称《立项指南》)范围内,《立项指南》条项均为选题内容的大方向,不是具体项目名称。申请者不应直接使用《立项指南》中的某一条项作为具体的研究题目,应参考《立项指南》,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申报项目。

(二)类别要求。各高校申报项目时,应按本科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校思政课、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类等四个类别,分类汇总并填报不同类型的申报汇总表。

(三)申报人员要求

1.项目主持人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历、较高的研究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主持完成过校级以上教改项目。

2.教学一线教师(不含学校中层正职及以上)主持的申报项目不低于限额的40%,校级领导主持的不超过限额的20%。项目主持人和主要成员限主持1项或参与2项教改项目,项目成员数量(含主持人)限8人。

3.支持和鼓励多所院校联合申报,促进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联合申请的项目需明确主持学校及项目负责人。跨单位合作项目成员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增加3人,最多限5个单位20人。

4.2020、2021年河南省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以上教师、2021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教师指标单列,不占学校申报限额。

5.已列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研究课题不得重复申报;在研尚未结项的省级教改项目主持人不得申报;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基金和其他科研项目尚未结题的主持人在确保研究时间、研究精力的前提下方可申报。

(四)推荐要求。各高校要在校级立项建设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择优遴选,在校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后向省教育厅推荐;推荐时四个大类之间不得重复申报;做好对项目主持者、参与者的资格审查,做到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双把关”,确保参与者政治过硬、参与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过硬。

五、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人需填写《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项目申请书》(附件4,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书》),各高校经组织遴选推荐,填写《202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项目申请汇总表》(附件5,以下简称《汇总表》)。

须报送的纸质材料包括:

1.《项目申请书》、《汇总表》和校级教改立项文件、推荐公示材料。

2.相关证明材料:立项申请书中提到的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近5年来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主要成果,包括与项目有关方面的获奖证书复印件,正式出版或发表的论著目录及论著复印件(按序装订成册)。

六、申报办法

本科高等教育类项目向我厅高教处申报,高等职业教育类项目向我厅职成教处申报,高校思政课类项目向我厅思政处申报,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类项目向我厅学生处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21日,逾期不予受理。

1.本科高等教育类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申报,填报网址为:http://jxgc.open.ha.cn(所有内容严格按提示要求填写),网络填写完成后请导出Word或Wps版本,经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后作为正式纸质《项目申请书》。

2.高等职业教育类项目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申报,填报网址为:http://hnzy.open.ha.cn,网络申报具体办法见平台通知,学校管理员账号为“jxgc”+学校5位代码,密码请咨询技术服务人员。网络填写完成后请导出Word或Wps版本,经相关人员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后作为正式纸质《项目申请书》。

各高职院校请将立项申报有关纸质材料一式两份以EMS方式报送至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36号河南开放大学艺术楼221室(联系人:王辉、苑路杰,联系电话0371-65945216、15517506196)。

3.高校思政课类项目纸质版申报材料用EMS寄送至我厅思政处(郑州市郑东新区正光路11号D729室),并将电子版申报材料发送至邮箱:szk@haedu.gov.cn。

4.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类项目纸质版申报材料用EMS寄送我厅学生处(郑州市郑东新区相济路81号,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基地A608室),并将电子版申报材料发送至邮箱:qpj@haedu.gov.cn。

校内联系人:郑玲,电话:13937162425 ; 马灵灵,电话:18603713876。

 

附件1.202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指南


2021年12月27日


   附件1

 

   2021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项目立项指南

  

   一、高等职业教育类

   (一)重大课题

1.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下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

2.“双减”政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研究

3.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路径研究

4.以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导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5.高等职业学校结构调整优化与产业结构匹配研究

6.高等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

7.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集群化建设研究

8.“双高”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研究

9.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0.高等职业学校分类考试中职业技能考试方式研究

11.高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12.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研究

13.高等职业学校学院-书院双载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14.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二)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

1.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与实践

1-1.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

1-3.高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4.高等职业学校美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5.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6.职业体验教育模式、路径、内容研究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

2-1.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对话机制研究与实践

2-2.高等职业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

2-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政策研究

2-4.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化、联盟式办学机制、模式研究与实践

2-5.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6.校企合作中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

2-7.校企“双元”合作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与实践

2-8.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研究

2-9.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共生共长机制研究与实践

2-10.产教融合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3-1.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2.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3-3.高等职业学校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3-4.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弹性学期、弹性学时研究与实践

3-5.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实践与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6.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职业标准的有效模式研究与实践

3-7.职业本科专业建设全链条标准体系构建与研制

3-8.校校、校地、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3-9.基于1+X证书制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3-10.高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4.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4-1.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能力研究与实践

4-2.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建设路径、结构优化与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4-3.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4-4.基于新专业目录的专业优化升级改造路径探索实践

4-5.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认证探索与实践

4-6.高等职业学校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4-7.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

4-8.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与实践

4-9.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评价现状与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4-10.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教学组织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

4-11.高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体系建设

4-12.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

4-13.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4-14.基于专业大类的基础技能和通用技术研究

5.课程、教法、教学研究与实践

5-1.职业教育活力课堂研究

5-2.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路径研究与实践

5-3.高等职业学校“优质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4.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5-5.河南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5-6.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5-7.职业教育课程质量建设提升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

5-8.完全学分制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5-9.基于职业特质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6.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6-1.高等职业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6-2.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6-3.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育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6-4.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6-5.高等职业学校高水平人才工作室建设及应用研究

6-6.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6-7.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6-8.高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研究与实践

6-9.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实践

6-10.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6-11.加快推进校企师资和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机制研究

6-12.提升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科研及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6-13.高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机制研究

7.教育对象与教学策略研究

7-1.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与实践

7-2.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7-3.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7-4.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与实践

7-5.书院制育人模式下“五育”并举机制路径研究

8.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

8-1.优化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2.“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监管评价体系研究

8-3.高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8-4.河南省职业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与实践

8-5.高等职业学校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研究与实践

8-6.河南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研究与实践

8-7.产教融合导向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8-8.高等职业学校分类考试中面向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内容、方式、标准研究

9.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9-1.高等职业学校公共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运行、管理研究与实践

9-2.校企共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9-3.高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育人成效提升对策研究与实践

9-4.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文化和内涵建设研究与实践

9-5.高等职业学校“校中厂”“厂中校”运行实践研究

9-6.高等职业学校专兼结合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研究

9-7.高等职业学校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9-8.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信息化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9-9.职业教育区域公共实训中心建设模式研究

9-10.基于远程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10.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

10-1.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10-2.“互联网+”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10-3.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10-4.应用信息技术提升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研究与实践

10-5.传统教学模式与智能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10-6.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职业教育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0-7.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

10-8.基于信息化的职业教育教材创新建设研究

三、高校思政课类

1.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2.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研究

3.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研究

4.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5.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研究

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研究

7.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8.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研究

9.健全思政课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研究

10.推动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11.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研究

12.思政课运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开展实践育人研究

13.思政课加强“四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研究

15.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研究

16.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17.“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研究

18.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19.地方高校思政课品牌建设研究

20.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守正与创新研究

21.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研究

22.思政课教学名师成长机制与管理研究

23.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研究

24.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研究

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类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与政策研究(重点)

2.全程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研究与实践(重点)

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与实践(重点)

4.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材现代化、特色化和本土化研究与实践(重点)

5.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与灵活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与实践(重点)

6.供需协同视角下重点行业领域毕业生供需对接机制建设与高质量就业研究与实践(重点)

7.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

8.“双减”政策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

9.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素质提升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10.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11.依托融媒体技术构建网络教学、指导及职业体验新范式和新平台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12.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现状、需求及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

13.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14.基于“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内涵提升路径探索与实践

15.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根源与破解路径探索与实践

16.高校毕业生(离校3-5年内)职业生涯发展跟踪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17.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校、政、行、企就业信息资源一体化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与实践

18.高校毕业生智慧化就业平台构建探索与实践

19.高校毕业生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拓展和精准帮扶研究与实践

20.基于部队与地方高校供需匹配的精准征兵模式的研究实践

21.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22.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23.高等学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24.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