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情

【新中国与统一战线70年•心声】​七十年旧貌新颜 四十载由学致术

2019-08-23 02:49:10

    1911年梁启超率先明确“学”与“术”的界定:“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真理者也;术也者,取发明真理而致诸用者也。”无论是追求真理的“学”,还是指导实践的“术”,都需要良好的时代背景和有利的国家政策。1949至2019年,新中国70载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旧貌换新颜。1978至2019年,恰恰成就了我的41年由学致术、学术相通的经历。

    从西北大学的学士到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从赴英国研修到博士后研究,我的求学脚步从未停止。1978年,我有幸参加了尘封十年重新开启的高考,如愿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从此开启了一个知识青年的科学之门。毕业后留校,赴英研修,1994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毕业后进入西北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同样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国家面貌为之一变,人们精神为之一变。改革开放以来,我深切体会到生活改善和社会进步,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甚至有机会出国深造。我是幸运的,时代给了我最好的机遇,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成就了我的求学之路。

    1982年留校任教后,经过20多年努力,从讲师到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西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学术委员会委员,从化工学院院长到校长助理,分管学科建设和学位授予工作,我的钻研之心从未懈怠。我将所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化学之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30多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星火计划等10余项科研项目,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3部,曾获省部级奖6项。然而,风鹏正举,时势使然。所有的个人发展进步都应归功于伟大的改革、社会的发展和体制的完善。我切切实实圆了做化学科学家的梦,把知识转化成科研成果,回报社会。

    从西北大学校长助理到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再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到国际文物修护学会理事,我的学术追求从未停息。2006年我作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被文化部引进到故宫博物院,恰逢举国推进文化强国的伟大契机,我深知被“引进”的人才应该肩负重任。2009年提出“文物医院”理念,构建适合文物的“医院”,提倡科学保护,以学术推动主管的各项工作,在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齐心努力下,取得一定的成绩。比如,主持非遗申报工作,4项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艺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持完成课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档案的科学化构建”,参与完成课题“古书画修复、临摹、复制当中‘矾’的替代材料研究”;培养1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组建唐卡修护团队积极参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正在开展“养性殿西暖阁佛堂唐卡的保护研究” “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唐卡《四大菩萨》保护修复研究” “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研究”课题研究;发展传统文物修复技术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并重,扩大人才队伍,建立16个文物修护室和23个科技实验室,把只有70多位老师傅的文物修复厂扩大为拥有170位“文物医生”的“文物医院”。比如,2013年设立故宫博士后工作站,共招收38名博士后科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际艺术基金等项目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我重视国际合作交流,担任国际博物馆协会培训中心和国际文物修护学会的培训中心主任,2013年以来共举办12期国际博协培训班,来自74个国家的403位博物馆专业人员接受国内外博物馆界专家的培训,2015年以来举办4次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培训班和1次学术研讨会,来自30个国家的91位文物修护专业人员参加培训。我连续3次带队赴香港、美国洛杉矶、意大利都灵参加国际文物修护学会学术大会,受聘国际文物修护学会理事,在国际文物修护领域多次发声,切切实实树立起故宫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文物医院”理念提出到“文物医学院”建设,从参政议政到建言献策,我的致术之行从未搁浅。基于“文物医院”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文物医生”的培养需要,我主张故宫博物院与高校联合成立“文物医学院”,让前沿科研成果服务于文物保护。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和民盟中央常委,我有幸参政议政。2017年,我参与了民盟中央重要调研课题“全面提升博物馆质量,坚定文化自信”,2018年课题组形成《关于全面提升博物馆发展水平的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2018年和2019年先后递交“改善北京中心区域世界文化遗产参观区的交通问题”和“建议成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标准制订委员会” 等政协提案。2019年两会期间,在“委员通道”上提出: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更多的“文物医院”和“文物医生”。2018年我参加全国政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专题”调研,随后参加汪洋同志主持召开的双周协商会,在会上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为题发言。2019年我参加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调研后,提议“依法加强寺观教堂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文物保护工作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我认为,软实力中包含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基本支撑。我的工作思路能够实现,前提是“文化强国”发展策略的引领和国家对文化建设工作的绝对重视以及大力支持。

    我始终坚信:由学致术,学术相通。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科学技术得以快速发展,文化建设得以全面实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用科学理念和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方可使文物延年益寿,方可确保文物越活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