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理事长
首任理事长

院长照片.jpg

学校创办人、首任理事长、首任校长    刘鼎业教授

刘鼎业,男,1928年2月23日-2019年1月11日,河南通许人。中共党员,教授、 离休干部,原河南医科大学副校长。1949年考入中原大学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赴朝参战。1954年继续在河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班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59-1983年在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教学、 科研和管理工作。其中,1973-1975年带领第一批援藏医疗队驻藏工作,为西藏培养  藏族医护人员,作出了突出贡献;1980-1982年带领援赞比亚医疗队出国任队长兼党  支部书记;1983-1990年任河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一附院党委书记。

在40多年的工作历程中,他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50年代初出席省、市劳模 表彰大会。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宴请。1989 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

在此期间,他还从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编了《针灸常用英语词句》 《医学道德》,参编了《医学英语会话》等著作。共发表论文30多篇,组织编写了《护理学词典》,担任了三部《医学伦理学》的顾问兼编委。刘鼎业同志还被河南省关心  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多次被中共河医大党委授予“优  秀共产党员”称号,其事迹已编入《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跨世纪优秀校长风采录》 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最具影响人物”。


 丹心育桃李  杏林写春秋

——记原河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一附院党委书记、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首任理事长    刘鼎业

他一生波澜壮阔,逃过荒、吃过糠、扛过枪、跨过江(鸭绿江)、援非洲、赴西藏……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的一生;

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躬耕杏林,在河南医科大学从一名医生一直到大学副校长、一附院党委书记,为医院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一生追求真理、渴求知识、教书育人,91载风雨人生始终书写着对医学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他就是原河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兼一附院党委书记、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首任理事长刘鼎业。

少年立志  学医救人从医报国

1929年3月,刘鼎业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西后刘庄村一个中医世家。世代从医,仁心传承,他耳濡目染,从小就立志学医救人、从医报国。1949年,刘鼎业考入中原大学医学院。为了适应革命形势,他服从分配,一边在中原大学医学院学习,一边在河道街市立二院实习,之后在中原大学和平第一医院开始行医。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医务人员十分缺乏,刘鼎业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因表现突出,1950年,他被评为和平第一医院“劳动模范”,出席开封市劳模表彰大会,并到省级医院作报告,介绍先进事迹和感想。

主动请缨 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刘鼎业主动递交赴朝请战书,申请加入志愿医疗手术队,奔赴战斗前线,为志愿军战士进行医疗救治。他克服条件恶劣、设备简陋等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医疗物资不足等难题,缓解伤员的病痛,挽救其生命。他在飞机轰炸、机枪扫射中开展工作,历经第四、五次战役的洗礼,抢救伤员1000多人次,先后两次为伤员献血各400毫升。抗美援朝的经历,坚定了刘鼎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报国的情怀,也成为他一生为国为民,执着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

培养人才 建立三级医疗防治网

1973年,国家为解决西藏缺医少药现状,要求全国各地派出专业医生为西藏培养医药卫生人员。1973年—1975年,刘鼎业作为队长,带领河南医疗队员援藏。他和队员们把培养民族医药卫生人员作为重要任务,开办医训班,提升医务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他推进县医院管理,建立健全诊疗制度。他改变基层医务人员缺乏的现状,培训村社队的卫生员,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防治网,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为西藏培养“一支留下来永远不走的医疗队”的光荣使命。此外,他和队员们还坚持巡回医疗,克服高原严寒下到公社为藏民看病,来到雷达站为边防官兵体检,把党和国家的医疗关怀送给藏区群众。

走出国门 投身援外医疗事业

1980年—1982年,刘鼎业作为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到非洲工作。面对艰苦的医疗环境和匮乏的医疗资源,他和队员们采用针灸等中医传统方法和中西医结合技术解决疑难病症,费用低、效果好。面对贫富不均、阶层分化的社会现状,他们发扬白求恩精神,在诊疗过程中真正做到不论肤色、不分贫富,均一视同仁、精心诊治。两年中,医疗队共完成门诊119279人,住院病人33512人次,大中小手术5504人次,急危重病人抢救1936人次,受到赞比亚人民热烈欢迎,周边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深受其益。刘鼎业和队员们用精湛医术为祖国争光,在异国他乡谱写了中国医生的大爱之歌。

兢兢业业 河医工作三十余载

1959年,刘鼎业在河南医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后,一直在河南医学院及一附院工作。30余年的历程中,无论是医生、教师,还是医院管理者,他的一言一行都诠释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医学和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

在临床工作中,他是仁心仁术的杏林高手。他传承中医薪火,以中医疗法和中医药剂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1960年,刘鼎业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出席了当年郑州市和全省的表彰大会。同年,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体育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在三尺讲台上,他是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在中医科担任助教期间,他创造性提出“三步九环”备课法,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他所教授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赢得了领导、教师和学生三方的满意。

在管理岗位上,他是担当作为的领导干部。1977年,他被任命为河南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主管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整顿医疗秩序,恢复重建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1983年,刘鼎业被任命为河南医学院副院长,推动以学校后勤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全面改革创新。1989年,刘鼎业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大学予以高度评价:“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刘鼎业一心扑在教育卫生事业上,凭着超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服务学校建设发展,为学校做出了巨大贡献。”2023年10月,他被评为“郑州大学一附院建院95周年功臣人物”。

奉献社会 创办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

1993年,离休后的刘鼎业与刘仁、马明芬自筹资金创办了郑州黄河医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2年升格为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他提出“二不四为”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精神,即不拿国家一分钱,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青年人找出路,为离退休干部专家提供发挥余热的场所。

他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探索研究几十年的医学伦理观和教育观,总结出了“以人为本、仁者爱人、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他通过“三个加强”即加强以医德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以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德精神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他确立学校的办学特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他探索出学校的发展方向,即突出医护发展特色,为广大农村、城镇社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护技术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科学规划专业建设,持续发展护理专业,以优势学科带动学校发展,形成了在医护职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他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了以需定招、优胜劣汰的办学机制、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建立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团队,探索出量化管理、学生参与的民主管理,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经验。学校聘请省内知名的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建立了学校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实施专家治校、专家执教,为推动河南省医疗卫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998年,刘鼎业被河南省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同年荣获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创业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最具影响力人物”和“中国民办教育风云人物”。他的事迹被编入《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和《跨世纪优秀校长风采录》。

回顾刘鼎业的一生,无论所处哪个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体现着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深厚的家国情怀。刘鼎业为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与才智,他的高尚情操和感人事迹必将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