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文件精神,加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认识抑郁症,提高应对能力,12月27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新乡医学院开展“科学认识抑郁 积极合理应对”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
一、培训概况
此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以课堂授课为主,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学生们带来了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方法。同学们积极互动,各抒己,表达对抑郁症的看法。主讲教师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和治疗经验分享,使大家认识到抑郁症并不可怕,强调了采取专业治疗的重要性,使同学们能够合理地看待抑郁症,尊重、接纳抑郁症患者。
二、部分学生感悟
我校2023级和2024级学生分别以班级为单位观看公开课。在观看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抑郁症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观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悟。
1.2023级学生感悟
2023护理13班
抑郁症不仅是情绪低落,更是一种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的疾病。科学地认识抑郁症,并积极面对,乃是关键所咋。抑郁症的成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抑郁症的治疗需综合心理、药物和物理等多种手段。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均衡饮食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都有助于预防和应对抑郁症。当察觉到可能存在抑郁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勇敢面对,才能重拾生活的乐趣。
2023护理6班
通过对抑郁的科学认识,我明白它并非不可战胜。科学认识抑郁,才能有效应对。抑郁症不仅是情绪低落,更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应对抑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学会自我放松,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设立可行小目标,以此增加成就感。同时积极调整心态也很重要,如适当运动、与亲友交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我们要时刻正视自己的情绪变化,勇敢面对抑郁,学会寻求专业帮助。平时注重合理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心态,相信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重视社交支持的力量,用爱和希望照亮前行的路,我们终将战胜抑郁。
2023护理7班
抑郁有很多成因,外显状况各不相同,没有遭遇过的人很难感同身受,哪怕体会其十分之一的痛苦。也许还是同样的躯壳,但肉眼看到的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像基因突变,重新组合了脑细胞与认知,也像把全身血液换成了另一种成分的液体。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凡事向内归因,过分苛责自己。遇到各种问题都下意识地导向自己,特别是不好的结果,日积月累,心灵积攒了重压而无处释放。其实,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常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不完美并不等于自暴自弃,允许自己敏感一点,少量的精神内耗也并不是坏事。但请别太抑郁,我们的情绪发泄需要一个出口,允许自己笨拙点。
2023护理5班
正视抑郁症首先个人需要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学习并掌握抑郁症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要知道抑郁症是怎么来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积极听取专业心理医师的指导和建议进行治疗。抑郁症的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该疾病一般无法单纯依靠自己被治愈。因此,个人在受到抑郁症困扰时,应该及时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配合专业医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受抑郁症所困扰的患者要学会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合理调节个人的心理情绪,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并治疗疾病。
23医学综合班
参加“科学认识抑郁,积极合理应对”公开课,我收获颇丰。了解到抑郁的复杂性,其成因涵盖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我认识到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如情绪持续低落等需警惕。同时,我学到了应对方法,像运动、倾诉等能有效缓解抑郁情绪。这堂公开课让我明白,面对抑郁不应恐惧逃避,而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去对待,用积极行动守护心灵健康。
2.2024级学生感悟
2024康复2班
公开课中,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抑郁的成因、症状和影响。让我明白抑郁并非单纯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如遗传、环境压力、心理创伤等。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积极应对抑郁的方法。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其次,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通过倾诉、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也能为我们提供情感支持。
2024护理10班
观看完这场关于预防抑郁症的公开课,我的内心满是触动。我了解到它不只是情绪低落,更是会吞噬生活热情的“黑洞”。那些真实案例里,患者从开朗走向封闭,家人的揪心、自己的无助,让我深知其残酷。 日常的压力积累、突发事件的冲击,都可能是导火索。这警示我要关注情绪的风吹草动,学会倾诉,不让负面情绪“过夜”。同时,对身边人多些观察,一句问候、一次倾听,或许就能成为他们抵抗抑郁的力量。预防之路,从心开始,用爱与理解铺就。
2024护理15班
抑郁症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很多人对抑郁症仍存在误解,认为它只是一种矫情或是软弱的表现。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疾病,需要得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需要认识到抑郁症并非矫情。它是一种病理状态,会导致个体长时间处于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疲惫不堪的状态,甚至出现自杀意念。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其家庭、工作和社会关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面对抑郁症,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它。接受抑郁症的存在,并非消极的“躺平”,积极寻求治疗,这是抑郁症患者走向康复的重要一步。当我们不再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愧或自责,而是坦然接受时,内心的压力就会逐渐减轻。这时候,我们便能感受到一丝丝的快乐与平静,逐渐走出阴霾。
2024护理21班
参加“科学认识抑郁,积极合理应对”公开课,犹如点亮了一盏照亮心灵暗处的灯。在课程中,老师对抑郁症状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惊觉抑郁常隐匿在生活的细微褶皱里,如持续的情绪低落、莫名的疲惫等,原来这些可能是抑郁的信号。随着深入了解其成因,从生理激素失衡到心理压力堆积,我逐渐明晰这是身心复杂交织的困境,并非简单的“矫情”或“脆弱”。通过学习应对之策时,“正念冥想放松身心”“设定小目标重建生活秩序”等方法,给了我对抗抑郁的有力武器。这堂课不仅提升了我对抑郁的认知,更让我懂得在生活中珍视心灵的每一丝变化,以积极姿态塑造强大内心。同时,我也学会用温暖和理性,去陪伴身边可能陷入抑郁漩涡中的人。
24医学综合班
我对抑郁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认识。以往,抑郁症于我而言只是简单的情绪低落,实则不然。它是复杂的心理状态,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片中案例让我看到其严重危害,也明白了积极应对的重要性。 我们应关注自身情绪变化,察觉抑郁的早期迹象,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保持社交,必要时勇敢寻求专业帮助。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走向健康生活的关键一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抑郁,用行动驱散阴霾,拥抱阳光心态与生活。
一场深入灵魂的沟通之旅,一次叩问内心的疗愈之约。此次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助力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适时表达内心的情绪与需求,激发内在的力量与勇气,实现心灵的重建与成长。